父亲

高中的时候学朱自清的背影,我觉得这篇散文是个什么玩意,这些文豪就是事多,买个橘子都能散出一篇高中必修课文,朱父那个年代能胖的连翻个护栏都吃力,也是个大地主,该被革命掉的落后阶级。想起这个,并不是因为今天看我爹的背影而父子感情迸发,相反我和我爹感情稳定,我们虽然不常说话,但父子之间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
从小就是这样,只要和我爹一起走,他肯定是要在前面走的很快,我在后面的跟着他。这也给我养成了和别人一起走路的时候,总要落后人家半个身位的习惯。今天也是如此,爸爸带我去上坟,农村上坟要走土路,刚化了雪,泥泞不堪,61岁的他健步如飞,给我说走哪里哪里,30岁的我步履蹒跚,沿着他的脚印亦步亦趋。我记得单位之前有个征文比赛,应该是什么家风传承的,领导给我安排了任务,但我实在是写不出来正经文章,思考了两天蹦不出一个字,好在领导也没有难为我。一方面我爷爷奶奶文盲,爸爸买的专科,妈妈初中,我是真的说不出来什么诗书传家的鬼话。另一方面从爷爷奶奶和爸妈身上,我只能看出来中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厚重,对苦难的默默承受和对命运的不屈抗争。而这份努力坚毅勤劳,恰恰是软弱矫情疲沓的我所没有的。那我传承什么?那我传承什么?传承他的工作?传承他的农村出身?传承他的一亩三分地?还是传承他缺衣少食,饥寒交迫的童年,起早贪黑,累死累活的青年?我要传承他这些,他还供我读书干什么。

我爹的乡土情结比我轻多了,老常对我说哪里黄土不埋人,哪死哪埋。以后逢年过节回不了家就捻一抔土,对着家乡的方向烧点纸就当上坟了。这些话是我去了河北以后他才说的,他说这些话是想让我心里轻松一点。今天上坟的时候,我爹在前面趟出一条路,是想让我跟着他,别陷进泥窝里,走些好走的路。而我过去的三十年,他是想让我不要再跟着他,想让我多走些油漆路,少走些泥土路。跟着或者不跟着,都是希望我少沾些泥水,走的轻松一点。读书时学写作文,老师教我们首尾呼应,我脑子笨,总学不会,毕业那么多年了,忽然开窍了,虽然牵强了点。托父母的福,我走的很轻松。

上一篇:跟着树走